中国保护消费者基金会
China Foundation of Consumer Protection
目前,防疫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组织在疫情之初,就为防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国内形势基本稳定、国外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组织应当走出去,用中国的温度,温暖世界。
3月22日,主题为“全球抗疫与社会组织行动——兼谈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的浦江法治论坛云读书会/重湖云学院读书会在腾讯会议上的重湖书院举行。此次读书会由同济大学法学院朱国华教授主持,国际公益学院代理院长黄浩明教授主讲。
经过2个月的积极防控和艰苦努力,国内疫情防控已经取得了基本成功,开始更加积极地着手逐步恢复经济生活的正常节奏。据《 人民日报海外版 》3月23日报道,世界各大媒体均注意到中国防控疫情所取得的积极成效。“中国在击败这场流行病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在中国国内新冠肺炎疫情流行高峰已经过去、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之际,境外确诊病例却急速攀升。据新浪实时统计,截至3月24日8点,除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以外,海外新冠肺炎累计确诊284567例,死亡12865例,治愈26512例。韩国、意大利、法国等国家确诊人数迅速增加,由此带动输入性病例增长。
目前,防疫工作已进入新的阶段。我国的社会组织在疫情之初,就为防疫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在当今国内形势基本稳定、国外疫情严重的情况下,中国的社会组织应当走出去,为世界贡献中国力量。
全球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的最新数据
黄浩明教授介绍到,截止到3月22日,新冠病毒已经扩散至183个国家,全球确诊人数超过29.82万人。其中,国外确诊人数为216781人,我国确诊人数为81459人。可以看出,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已经造成了十分严重的影响。
中国社会组织参与抗疫斗争的概况
根据易善数据统计,截至22日抗疫社会捐赠超过325亿,参与募捐的社会组织和红十字会超过4766家,支出247亿。黄浩明教授指出,参与抗疫的社会组织中,主要的力量是慈善组织和红十字会。
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的现状监测
黄浩明教授指出,中国的社会组织目前计划及已经开展的全球抗疫行动覆盖六大洲至少80个国家,占有疫情的国家的比例达到了44%。目前中国社会组织参与抗疫,有以下几个特点:
在捐赠方式上,以物资捐赠为主,特别是口罩、防护服、测试盒的捐赠;
在合作内容上,以我国的抗疫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为主;
在合作方式上,以跨界合作为主,有国内多家社会组织合作、国内外公益慈善组织合作、社会组织与企业合作、社会组织与政府合作等形式;
在运作模式上呈现抱团取暖特征,社会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企业联盟、政府共同运作。
在抗疫行动中,中国社会组织为世界贡献了巨大力量。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设立“抗疫国际人道援助基金”,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派出医疗专家团队前往伊拉克、伊朗帮助抗击疫情。志愿者社群"高温青年社区"协调温州各界力量参与国际抗疫。北京新阳光基金会协同新浪微公益,驰援伊朗五批物资。国际公益学院与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意大利都灵大学中国研究中国中心公共合作的以中意慈善论坛为平台的合作模式开展物资救助。深圳市猛犸公益基金会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华大基因) ,通过各国使馆向8个国家(日本、秘鲁、安哥拉、塞尔维亚、菲律宾、文莱等)捐赠病毒检测试剂盒。马云基金会及阿里巴巴基金会为亚、欧、美、非四大洲捐赠医疗用品,提供网上培训资料,覆盖到为非洲每一个国家医疗机构,并联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发布多语种《新冠肺炎防治手册——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临床经验》,分享到219个国家和地区。
社会组织参与全球抗疫机会与挑战
当前,社会组织协助政府和市场两个调节力量,在筹措资金、组织动员社工、志愿者和专业支持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但在国际抗疫的行动中,也暴露出一些缺点。比如社会组织的国际渠道不畅,缺乏专业合作机构;社会组织走向国际的能力不足;社会组织缺乏专业和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黄浩明教授详细分析了美国、英国、日本、巴西的非营利组织国际化的发展模式,分别指出他们的优点:美国的优势在于成熟的国际化经验,英国胜在非政府组织国际化的网络模式,日本则重视社区建设和民生问题,巴西作为发展中国家,在非营利组织方面量力而行,重视合作。这些国家的发展经验对我们的启示是,加强政府支持体系,多元网络建设,建立民间与政府沟通机制,开展与周边国家、非洲国家的合作。
中国社会组织走出去抗疫的对策
黄浩明教授认为,中国社会组织要走出去,首先需要加强与政府的合作,利用新技术和合作网络、当地国家华侨团体的力量,积极建立联盟组织,开阵联合行动。此外,要加强与国际合作伙伴的联系,积极融入国际组织和国际民间组织的,打造双边合作伙伴。即战略定位、合作伙伴、专业力量、复合人才、量力而行。
除专业报告之外,黄浩明教授还针对同学们提到的“野生动物保护的专业组织”“国外公益组织与国内公益组织的区别”“国际公益学院现状”“关注身边的公益组织和公益行动”等问题进行交流探讨,作全面、细致的回答。